by 楊郁君
一、 影片比較︰
1. 《老人與海》是玻璃畫;《彼得與狼》是偶動畫。
2. 玻璃畫與2D動畫類似,都是同一個鏡頭拍攝;偶動畫利用3D製作分鏡圖,需要事先將鏡頭位置設定好。
3. 《老人與海》有旁白;《彼得與狼》沒有旁白,以音樂劇的方式呈現。
4. 《老人與海》的場景主要在海面上,玻璃畫稍稍不連貫的畫面反而有波光粼粼的美感,將整個場景營造的很唯美;《彼得與狼》利用偶動畫呈現,屬於大人小孩皆宜觀賞的動畫片,利用矽膠做出逼近真實的人偶,整部影片介於真實與虛假之間,尤其是鴨子被狼吃掉那一段特別逼真、嚇人。
二、 原著改編︰
1. 《老人與海》濃縮劇情,在情節上保持原著;《彼得與狼》因應新時代的來臨,改編劇情以符合新時代保育的理念。
2. 《老人與海》原本是文學小說,給人極大的想像空間,每個人設想出來的老人、場景都會有所不同;改編成動畫之後,影像直接呈現在眼前,少了原著給人的想像空間,多了玻璃動畫波光粼粼的美感;《彼得與狼》原本是單純寫給兒童欣賞的管弦樂劇,屬於單純聽覺上的享受,改編成偶動畫之後,同時豐富了聽覺與視覺感官。
3. 《老人與海》原著小說描寫許多細節的部份,動畫則可能因為時間、畫面的呈現效果,將其濃縮,情節較細小的部份可能因而被省略,原本沒有音樂搭配的故事,要找到適合的背景樂也是一項大任務;《彼得與狼》原本沒有影像的音樂劇,突然之間要搭配動畫呈現,劇情的安排與音樂的穿插都考驗著動畫團隊。
三、 玻璃動畫的優點︰
1. 人物表情動作可以有更細膩的呈現。
2. 油畫未乾時,畫出下一張圖,可以節省成本。
3. 不需要事先準備角色的模型。
4. 不受光影影響。
5. 可以表現大自然的色調上的美感,背景色彩較多變化,隨時可以表現大自然吸引人的一面,不受時節影響。
6. 需要的人力較少,《老人與海》由導演一人畫成。
7. 不用特別後製與電腦修片處理支架。
四、 偶動畫的優點︰
1. 較為寫實、逼真。
2. 畫面裡的人偶可以重複使用。
3. 戲劇效果更加強烈。
4. 利用人偶的動作即可傳達訊息,不用旁白輔助。
5. 令人印象更深刻、更能隨著角色進入劇情。
五、 玻璃動畫的限制與缺點︰
1. 腳本必須要很完整。
2. 把握時間,在油畫乾之前儘快進行下一張。
3. 大致上由一人負責,分工的部份較少,相對來說工作量較重。
4. 沒有輪廓線,會有殘影。
5. 畫出一樣的圖案有困難度。
六、 偶動畫的限制與缺點︰
1. 一個角色需要很多人偶來表現不一樣的面貌。
2. 會受光影影響,需要注意打燈的部份。
3. 人偶製作過程費時、費力,需要考慮物質上呈現的效果,因此需結合動畫特效。
4. 費時、費力。
5. 表情無法生動的表現,同一種表情較多。
七、 提問︰
1. 玻璃動畫是由好幾個玻璃片疊成,玻璃片質的是否需要另外考慮?
2. 偶動畫搭配普羅高菲夫的音樂劇,為何還要請樂隊現場演奏,而不直接利用原曲?
八、 感想︰
《老人與海》的玻璃動畫讓我想起梵谷的畫風,那種接近自然又帶點朦朧的畫面,看起來很唯美,尤其是老人與魚搏鬥時,夕陽出現的彩霞,那樣的景色若非玻璃畫似乎很難呈現,整個故事的主題圍繞在大海與天空,玻璃畫那樣的線條正適合這樣的主題。記得有一幕以高角度的方式呈現老人獨自一人在大海搏鬥,鏡頭拍的是海,卻顯示出一朵朵的白雲,原來是天空的倒映,《老人與海》是經典名著,動畫導演在安排畫面也非常用心,或許畫面會剝奪我們想像的空間,但以這部動畫帶給我景色中美的享受,不僅可以融入導演想要呈現的畫面,更沒有破壞自己先前的想像空間,也或許是大家對《老人與海》的熟悉,導演在小細節的部份可以輕輕帶過,觀影者即能明白畫面想傳授的訊息。
《彼得與狼》偶動畫,在小組私下討論時,組員提及「阿公講古」並找出影片與劇照,恍然大悟自己小的時候,就已經看過偶動畫,不同的是這部動畫沒有旁白,只有好聽的音樂,真不敢相信蘇西竟然可以連續聽了五年還那麼喜歡,偶動畫的前製作業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人偶的製作,連動物的獸毛都講求逼真,對於鴨子沒有死而復活的問題,我贊成鴨子被吃了之後又出現確實不太合乎常理的說法,或許就是鴨子的犧牲使這部影片令人印象深刻,又或許說鴨子真的復活了,又能代表什麼?蘇西改編故事結局讓野狼重回森林,我認為是很好的一個觀點,狼的本性確實如此,無論狼到底該回到森林或是被關進動物園,導演想傳達給我們另一種思考方式,萬物皆平等的觀念出現在新世紀,不管我們認不認同,我們都該試著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事情,而非只有單一視野,導演想傳達給我們的啟發或許更深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