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發展具有南島文化的台東動畫產業

clip_image003

曹昌平

clip_image005

作者:曹昌平

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自從上一個世紀的1908年,愛彌爾‧柯爾(Emile Courrier)創作《幻影集》而誕生了第一部動畫影片[1]以來,已經過了一個世紀的發展,動畫電影成為最受歡迎的視聽娛樂媒體。動畫本身是一種複雜的媒體,它所創造的影像能超越由真人所扮演的一般電影。而且動畫電影不僅是一種娛樂性豐富的媒體,同時也是一種藝術的表現,目前更以文化創意產業的型態在全球各地蓬勃發展。近年來,拜資訊科技進步之賜,動畫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數位內容產業,它也能夠帶動周邊的許多衍生商品,廣泛運用在各種影像產品、遊戲、網路服務以及行動服務等新興媒體平台。它能創造許多經濟價值,並能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動畫產業於1960 年代起日漸形成「全球生產線」,好萊塢動畫廠商開始將生產據點移向海外,動畫生產的「全球化」即自此展開。最初由1960 年代的日本開始,自1970 年代起,生產線又逐漸轉移至台灣、南韓等地。1980 年代晚期以後,全球動畫生產體系逐漸擴張,國際分工的範圍與層級亦隨之擴大。另一方面,動畫電影較一般的電影更容易跨越文化的籓籬,全球市場早於1930年代逐漸形成[2]。時至今日,動畫電影的消費業已形成龐大的全球市場,並持續地擴張。以日本的動畫片《神隱少女》(SPIRITED AWAY )為例,自2002年9月20日全球發行後,有超過96%的收益來自於海外市場[3]。另一部得獎的日本動畫片《惡童當街》(TEKKON KINKREET),自2007年7月13日全球發行後,有86%的收益來自於海外市場[4]。由此觀之,在文化相對封閉的日本所創造的動畫,都能在歐美西方社會廣受歡迎,四百多年來台灣融合了南島民族、西班牙、荷蘭、中國、日本與美國等多元文化的薰陶,更能夠在全球化的發展下以全球為市場,所以台灣發展動畫產業應該具有很寬廣的空間。

台灣動畫產業自1950 年代萌芽後,在1970 年代成為美、日等國的代工基地,甚至於1980 年代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動畫加工中心[5]。而在9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環境的變遷,動畫加工的基地多移向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再加上科技的創新,諸如電腦動畫的應用與網際路的發展,過去以代工為主的台灣動畫產業,漸漸由過去的「委託製造」的角色轉向「自有品牌」發展。到了21世紀(2001年5月),台灣文建會提出了推動包括動畫產業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是我國首次將抽象的「文化軟體」視為國家建設的重大工程,期望藉由開拓創意領域,結合人文與產業,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經濟效益,為台灣帶來新的發展潛能與商機。而由經濟部於2002年擬定的『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勾勒出我國核心與新興產業政策方向,將加速產業升級發展,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所謂的「雙星」指數位內容產業(包含軟體、電子遊戲、媒體、出版、音樂、動畫、網路服務等領域)及生物技術產業,二項產業屬未來的之明星產業[6]

自 2002 年推動以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無論在營業額或就業人數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7]。台灣的數位內容產業越來越蓬勃發展,現在還有業者要和美國太空總署(NASA)簽訂授權合約,合製3D動畫片「土星之旅」,希望能藉由NASA協助推廣,幫助台灣動畫產業得以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台灣的動畫產業成功邁向國際,打敗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動畫公司,爭取到美國NASA與好萊塢一同合作的最新3D動畫片『土星之旅』,從幫人代工到自己設計,這一次和美國好萊塢的第一次合作,讓世界各國看到台灣動畫產業的發展。[8]

近幾年來,3D電腦動畫電影的崛起勢如破竹,屢屢登上票房排行榜的冠軍,而且在全球的戲院票房、DVD等各方面的營收屢創新高,使得傳統2D動畫電影日漸式微,3D電腦動畫電影成為市場主流。[9] 台灣將數位內容產業訂為兩兆雙星計畫的主軸之一,並以3D電腦動畫為優先發展項目之一。3D電腦動畫電影相當依賴尖端的資訊科技,而台灣素有「資訊王國」的美譽,對資訊科技的掌握是其優勢。但是反觀台東發展3D電腦動畫的優勢,以台東大學在資訊科技人才的培訓方面似乎尚且不足。然而自許為「樂活(LOHAS)[10]」首都的台東縣擁有最豐富的美感創新元素(多元的南島民族文化、未經破壞的壯麗大自然、族群融洽和諧相處、願意分享的溫馨人情味…),很適合在台東縣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有許多台東新移民投入台東優質生活產業的發展,在台東發展出優質的生活條件後,必定能夠吸引許多創意與資訊人才移入。就像北美的動畫產業人才聚集在溫哥華地區一樣。因此,筆者認為未來台東應優先考慮發展具有南島文化特色的3D電腦動畫產業。台東與紐西蘭相似,擁有美不勝收的天然資源以及眾多閒置的土地,可成為電影製作的最佳地點。奪得2007威尼斯影展最佳影評人獎的台灣電影「最遙遠的距離」導演林靖傑說:這部電影大部分取景都是在東海岸,飾演男主角阿才的賈孝國也是土生土長的台東人,這可證實台東具有發展電影產業的潛力。然而如果以全球為市場,則一般電影製作成本太高,而且很難突破文化籓籬,因此應著重在動畫電影的發展。

電腦動畫產業的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開發需要的創新知識,台東需要發展提供專門知識的服務供應機構,幫助這些中小企業以合理成本獲得所需的知識。依先進國家的經驗,大學是創造及提供知識給產業的重要來源。我國70%的博士人才都集中在大學裡,因此必須設法讓大學發揮其協助產業的能力。[11]所以台東要發展具有南島文化特色的3D電腦動畫產業,當務之急是建議台東大學發揮其協助產業培育人才的能力。譬如,結合美術產業、資訊管理、南島文化與兒童文學等研究所相關專家,組成南島文化電腦動畫產業研究學程;並且在進修推廣部開設3D電腦動畫培訓班,培養台東在地的工作團隊。另一方面,台東大學應能協助台東縣提升整體英日語能力,除了能提升在地的工作團隊的外語能力,還能配合觀光國際化的發展,讓在地居民能說一些簡易的英日語,提供國際人士友善的生活空間。

最後,我們在發展動畫時,應遵循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保持票房的關鍵成功因素[12]

第一,作品完成度要很高。如果內容單薄,就算再怎麼大力宣傳也無法保有佳績。

第二,過去累積起來的名聲。每製作一部新的作品,前作在內容上的成功會有助於下一部作品在票房上的成功,這種幸福的連鎖反應已然形成。

第三,在明確的方針下展開大規模的宣傳。單純只說是一部好電影,觀眾並不會因此進場觀看。要突破這個困境,就必須經由大規模宣傳將電影事件化。換句話說,吉卜力作品幾乎都是在夏天公開上映,於是我們便在全國營造出「今年夏天必看的話題焦點」這樣的氛圍。

借鏡以上關鍵成功因素,筆者認為,第一,善用台東多元而豐富的原住民傳說與神話故事,創造引人入勝的內容。第二,注重細節維持品質,以創造優良的口碑,促成口耳相傳的網路效應。第三,沒有充裕的資金下,可以學習《海角七號》的行銷手法,很多片商都公認《海角七號》的大賣是PTT MOVIE[13]的功勞,而現在也有許多電影都想尋《海角七號》的模式在PTT MOVIE製造洗版熱潮[14]

台東縣有七個原住民族居住,民族文化豐富且多元,原住民擅長取材自然物,因而木雕與手工藝品很發達。1980年起,原住民意識抬頭,各族群文化復振的工作紛紛展開。台東縣原住民藝術發展累積了許多能量,也顯示蘊藏於部落的藝術潛力與空間極大,擁有立足「南島原鄉」的優勢。[15] 從「原鄉」走到「時尚」,台東原住民文化創意者將發出愈來愈大的差異化價值。台東城鄉風土所蘊育出來的當代原住民創意藝術,可藉著「數位溝通」更有效與世界連結,登上世界競爭舞台。因為台灣漢族的文化多半衍生自中國,在中國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下,如何自共同的文化基礎中,發揮創新與融合的創意思維,並加以產業化、優質化,成為台灣在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競爭中勝出的關鍵。[16] 因此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台東縣既有豐富的南島文化藝術,予以重新包裝,並賦予新的展現型態與內涵,創造出台東縣獨特的競爭優勢。

台灣東部地區因長期工業發展落後,保留珍貴的南島文化與高山、縱谷、海岸等自然資源,台東希望能維持整體環境的永續發展,正適合發展動畫產業。一直以來台東是與花蓮合稱「東台灣」的一部分,然而從日治後期迄戰後中華民國統治,都較注重花蓮的發展。定位為「東台灣南部」的台東,以花蓮同樣的策略來發展產業而言,它們並非互補而是形成競爭的。而在這種競爭中,台東通常是居於劣勢的。台東與花蓮兩縣相鄰,很自然的被視為一個區域,但是它們之間的流動連結關係幾近於零。就經濟發展的觀點,花蓮在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與台北的連結更加密切,而台東對外的交通是仰賴鐵路、南迴公路與高雄的國際機場,台東的經濟發展很可能會融入「高高屏共同生活圈[17]」。或許台東可以重新定位成「南台灣東部」,而與重視電影產業發展的高雄都會區,形成發展動畫產業的互補搭檔。


伍、參考文獻。

Ø Howard Beckerman (2003) Animation: The Whole Story. (簡體中文版) 魏曉鵬等譯,《原動畫經典教程—從入門到精通》,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Ø 林永發、林聖賢、林建成(2007) 《台東美術發展與文化政策,東台灣藝術故事視覺篇》,台北市:藝術家。

Ø 陳博志(2004)《台灣的經濟戰略—從虎尾到全球化》,台北市:時報文化。

Ø 黃牧慈、林士蕙(2003年11月25日):〈向皮克斯看齊!臺灣原則,能玩出鴻海3倍產值?〉,《e天下》,35。

Ø 黃寶雲 (2005) 《3D電腦動畫電影--台灣進入國際數位內容產業的契機》,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Ø 楊博智 (2006) 《 全球化下台灣動畫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Ø 鈴木敏夫(2009)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田勳的動畫世界》,台北市:東販。


[1] Howard Beckerman (2003) Animation: The Whole Story. (簡體中文版) 魏曉鵬等譯,《原動畫經典教程—從入門到精通》,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頁14。

[2]楊博智(2006)《全球化下台灣動畫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3] http://www.boxofficemojo.com/movies/?id=spiritedaway.htm at 2010/1/7, 9am

Domestic: (US$)

$10,055,859

3.7%

+ Foreign: (US$)

$264,869,236

96.3%

= Worldwide: (US$)

$274,925,095

 

[4] http://www.boxofficemojo.com/movies/?id=tekkonkinkreet.htm at 2010/1/7 9am

Domestic: (US$)

$6,000

14.0%

+ Foreign: (US$)

$36,840

86.0%

= Worldwide:

$42,840

 

[5]黃牧慈、林士蕙(2003年11月25日):〈向皮克斯看齊!臺灣原則,能玩出鴻海3倍產值?〉,《e天下》,35。

[6] http://research.dils.tku.edu.tw/epaper/12/0929data.htm,《行政院的『挑戰2008』與『兩兆雙星』》。

[7] 至2008年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提升1.5倍、就業機會提升1.5倍、文化創意產(作)品參加國際競賽得獎提升為2倍。

http://www.tyccc.gov.tw/_admin/_upload/community/commculture/8/file/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pdf

[8] http://www.web66.com.tw/web/NMD?postId=194549

[9]黃寶雲 (2005) 《3D電腦動畫電影--台灣進入國際數位內容產業的契機》,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10]LOHAS是英語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此名詞最早出現在1998年的書籍(The Cultural Creative: 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作者是Paul Ray,書中對LOHAS族的定義為「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據估計這一族群的市場,在美國就達到有2289億美金。樂活族的特色是身體力行他們關心的環保議題,不採用會汙染環境的商品。

[11] 陳博志(2004)《台灣的經濟戰略—從虎尾到全球化》,頁53。

[12] 鈴木敏夫(2009)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田勳的動畫世界》,頁145-6。

[13] 註:PTT是台灣目前最大的BBS論壇,尖峰時間常有五、六萬人同時在線。Movie版是其中熱門看板,常可見到最即時的觀影心得。

[14]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7687444

[15] 林永發、林聖賢、林建成(2007) 《台東美術發展與文化政策,東台灣藝術故事視覺篇》,頁82-114。

[1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經濟前瞻》,2006年9月第107期。

[17] 高高屏區域聯盟共同聲明(1999131三縣市首長會議通過):高高屏三縣市若能以「共存共榮」的精神進行跨域合作,建立協調溝通的管道,將可一起營造休戚與共、唇齒相依的「高高屏共同生活圈」,進而成為台灣地區最有活力及競爭力的區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