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愛與和平的《大雨大雨一直下》

賴孟葶

一、前言

原名為《小青蛙的預言》的《大雨大雨一直下》是法國名動畫導演賈克雷米吉黑賀的代表作,耗費六年才完成,曾榮獲柏林影展最佳動畫獎。本片主要描述老船長費迪和妻子茱麗葉領養了湯姆,開動物園的鄰居,也就是莉莉的父母荷內和露易絲,因為要去非洲找野生鱷魚,於是請費迪夫婦代為照顧莉莉。沒想到某日一群青蛙預言將會有豪雨,洪水淹沒全世界。豪雨真的來臨了,動物們紛紛躲避於費迪的穀倉。因為淹水導致糧食短缺,只剩馬鈴薯可食用,卻又要與草食性動物生活在同一空間裡,對肉食性的動物們來說簡直是煉獄。接著狡猾險惡的烏龜來臨,破壞了費迪的規矩,還將費迪夫婦丟向大海。湯姆和莉莉憑著智慧和勇氣打敗烏龜,拯救所有動物的性命,恢復原有的社會秩序。

這部動畫中導演利用超現實的手法,以動物群和人類的互動為情節,以動物擬人化的方式闡述樂觀、愛好和平與環保議題,融入左派思維的意識型態。以下將根據本片得配樂、表現手法、意識型態與欲提倡的議題最為分析的重點。

二、配樂加強情緒的渲染力

鼓聲在本片中襯托出劇情的緊張感,特別是湯姆駕駛牽引機被後頭的鱷魚追著跑的畫面,以及烏龜極盡所能要置其他動物於死地時的狠勁,利用鼓聲明顯的節奏,撞擊觀眾的心臟,使觀眾更融入於緊張刺激的氛圍。

吉他分別在本片一開始以及危險風暴過去後,由船長費迪各演奏一段。一開場是和樂融融的景象,吃飽喝足興致高昂,費迪演奏的吉他曲調輕快,歌詞也透露著以前出海時的歡樂情景;反觀危險風暴過後,費迪聽到了他盼望已久,由湯姆喊出的「爸爸」,讓剛經過一連串事件,身心俱疲的費迪是既高興又無奈,百感交集,於是彈奏出緩慢柔和的曲調,歌聲中夾雜著感慨,歌詞中透露自己的長期以來想要一個兒子的渴望。

雙簧管是本片的靈魂樂器。片頭以雙簧管的低沈音調開始,配合水波的畫面,好像預告皆下來的洪水情節;下大雨的當晚,海水洶湧翻滾,雷電交加,導演卻將浪潮聲與打雷聲全部靜音,取而代之是雙簧管的低沈音調,表現出大自然的可怕力量與無情,同時也表現出災民的無奈與絕望。

音樂雖然是輔佐工具,卻巧妙地點綴影片中最細膩的情感,使情緒的渲染力達到最極致。因為有了聲音的效果,使觀眾可以更快融入劇情,無須透過文字闡述,利用音樂就能瞭解畫面所傳達的訊息。

三、蠟筆營造出似真似假的大雨

本片由蠟筆繪製而成,畫面樸素而乾淨,清透感讓人感到舒適。在畫面的構成上,背景幾乎沒有移動,就像舞台劇,固定的背景下,只有演員不停在前面移動,造成畫面上有剪貼的效果,而背景就很像一幅小孩的畫作。

本片很大的重點就是雨,利用蠟筆畫出下大雨的密集效果,宛如真的雨在畫面中不停的下著。直而白的線條在陰暗的畫面中不停穿梭,畫面不僅不會凌亂,更凸顯豪雨下的程度。

四、眾多對比凸顯小型世界的社會位階

本片中有相當多的對比,藉此凸顯穀倉內小型社會的位階觀念,以下分幾個類別作分析:

一、顏色:黑與白不僅是貓咪夫婦的顏色,更是費迪和茱麗葉這對夫妻的膚色。費迪是個白人,擁有傳統的男性主義;茱麗葉則是非洲黑人,有一頭黑色捲髮,比費迪年輕許多,是個依附在丈夫底下,認份守己的溫柔太太。

二、天氣:在豪雨來之前一直是處於久未有雨的乾旱之地,連牛都因此缺乏奶水。想不到後來會有大洪水,淹沒整片土地,只露出小小的山頭。

三、個性:大象夫婦的個性相當極端,大象侯傑有男性少根經的樂觀態度,大象妻子則顯得較為悲觀,雖然觀念迥異,很愛吵嘴,感情卻相當親密。

四、身型:費迪的龐大身軀顯得湯姆的身體又矮又瘦;拉摩特夫婦的荷內老公是個瘦長的男性,他的老婆露易絲則顯得較為福態。

五、年齡:費迪的白鬍子述說其年長的歲數,顯得湯姆的年紀更加青澀幼稚。

六、情緒:洪水災難前費迪談著吉他歡樂地唱個歌,對照洪水災難後悲傷的歌聲,歌詞顯現其內心強烈的渴望。

對比讓片中的角色、條件有了懸殊比較或對照,情節可循不同的條件下繼續做延伸,很適合推演後面的劇情走向。畢竟不公平才會產生競爭,競爭才會使劇情更加緊湊熱鬧。由以上幾個對照可以發現其社會位階,例如費迪始終認為自己是老大,裁決者,管理洪水過後的小型社會,白人膚色仍免不了強調其大帝國主義的優越感。

五、細膩伏筆引導後面的事件

本片在許多地方都留下伏筆,透露後續可能發展的劇情。例如費迪夫婦為拉摩特夫婦送行時,可聽見車內的廣播正傳遞乾旱將會持續的消息,大家卻都沒有注意聆聽,讓人們對於後續即將來臨的大雨毫無防備。而費迪在拉摩特夫婦離開前,不忘送上一個印有「LiLi」的救生圈,為後續烏龜躺在救生圈上的出現,莉莉以為父母遭遇不測留下了重要的線索。另外在莉莉和湯姆爬上穀倉的小閣樓,發現天花板有個緊閉的天窗,莉莉試圖扳開天窗卻未成功,為後面天花板上二十五噸重的馬鈴薯留下了重要的訊息。預留伏筆是以含蓄、不點破的方式,試圖告知觀眾一些線索,卻又保留一手,期待觀眾能以自己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去發想後續的劇情。伏筆常是不經意的短暫鏡頭,觀眾很容易忽略其關鍵性,不過再次回味片中情節時,伏筆反而成了觀眾尋找蛛絲馬跡的趣味之一。

六、超現實手法引發趣味

本片運用許多超現實的技巧,使人物刻畫生動活潑,劇情具有原創性。首先是本片運用擬人化的技巧,讓人和動物可以互相溝通,動物還能以兩隻腳垂直站立,所有的行動就如同人類一般,也因此為後續費迪無法阻擋動物們的反擊做了最好的交代。第二是肉食性動物和自己的食物,即草食性動物,生活在同一個空間裡,這對於肉食性動物來說無疑是可怕的掙扎,牠們必須努力克制自己的生理慾望,和美味的草食性動物相處,這是需要多高深的道行啊!而肉食性動物的掙扎就像是一觸即發的炸彈,為後續烏龜點燃牠們壓抑已久的慾望做了最好的預備。第三是所有動物都擠在同一棟穀倉內。對於狹小的真實穀倉來說,根本沒有寬敞的空間,可是片中卻連大象都塞得下去,運用極盡的誇飾手法,卻也帶出了費迪和平共處的渴望。第四是牽引機的內胎竟然能乘載整棟穀倉,讓穀倉漂浮在海上。雖然海水的浮力相當大,但以實際穀倉的重量而言,是無法靠內胎就能漂浮的。超現實的誇張手法,為本片帶來許多創意,卻也為後續的緊張情節做了很重要的鋪陳。

七、黑與白的隱喻諷刺

在本片中費迪夫婦和湯姆、莉莉的劫後餘生讓彼此的心更加緊密,溫馨的結局讓觀眾也浸盈其中。不過仍有相當多的地方具有隱含或諷刺的意義。首先是全片中僅有一個黑人,來自非洲的茱麗葉。她篤信傳統魔法,每每遇到任何事情都會祈求上蒼,卻未曾靈驗,而旁人也以敷衍的方式忽略過她的堅持,只當這場儀式是個玩笑。雖然茱麗葉在此片是個溫柔的女性,也勤於家事,把家庭照顧妥當,但仍褪不下黑人遭受歧視的成見。第二是全片中隱含大帝國主義的優越感,特別是費迪自詡是所有動物的首領,認為動物都要應聽他的指示,加以費迪粗獷對照茱麗葉的柔弱,更可以看見男性主權為大的一面。

八、費迪的左派思維

費迪在片中是個和平主義的倡導者,認為所有動物在艱困時期應該互相體諒,所以他也樂觀以為所有動物都能忍受在狹窄的空間和食物的短缺的困境中度過。可是他卻忘了動物的飢渴慾望是無法理性的控制,而費迪的態度強硬,認為製造恐慌者應給予適當的處罰,造成烏龜這個慫恿的因子進入後,原本搖搖欲墜的社會更是瞬間瓦解,造成反叛者的起義。費迪的極度樂觀和愛好和平雖是正面的力量,卻由於太過專制,導致肉食動物的反叛,這好比左派思維雖能帶給社會安樂富足,可是政權一旦太過專制,仍有走向滅亡的可能。

九、提倡環保議題

本片具有明顯的環保意識,以趣味的角色帶入嚴肅的議題,讓觀眾能夠自然接受導演所想表達的訊息。首先是青蛙感受豪雨即將來臨,警覺到人類可能有危險,因此好心提醒人類。若以動物的立場而言,人類是不斷破壞牠們的生活環境,可是青蛙卻不記前嫌,還好心提醒人類大雨的來臨。反觀人類呢?似乎沒有為這塊土地的動物、植物們的存亡設想,而一味的因為利益而破壞大地。再者片中提及長期的乾旱,隨後又下起豪雨,這讓我聯想到地球暖化的問題,當海平面上升時,地球上的陸地將會逐漸被淹沒,人類最後就敗在自己的手裡。第三是烏龜對人類的激情控訴,這也是本片保育意識最明顯的段落。烏龜控訴人類不斷捕殺,利用牠們的身體進行交易,導致烏龜數量驟減,因此才會利用無知的肉食動物,進行對人類的反撲。第四是拉摩特家族的動物園,拉摩特夫婦出遠門就是為了尋找野生的鱷魚。獵捕野生動物是犯法行為,加以家中又是動物園,則讓人不免聯想到動物園內的各種動物應該也是獵捕而來,違法的行為卻無人管控,如此會導致動物的滅絕,及破壞動物族群自己的生活方式。從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導演對於環境維護和動物保育的強調性,藉由動畫傳遞環保觀念,潛移默化至觀眾身上。

十、角色的情感轉變

角色在情感的描述與轉變相當細膩,由此看出一場大洪水改變了大家的思維,誠實面對最真實的自己。例如莉莉和湯姆這對兩小無猜,其實對彼此都有好感,可是卻老愛比較、鬥嘴,和對方說話也毫不保留情面的調侃對方。可是經歷洪水災難後,莉莉和湯姆反而認真看待對方的心意,以害羞靦靦的語氣和彼此說話,與前面的互相對立有明顯的差異。患難見真情在費迪和湯姆之間也能發現,特別是費迪一直很在意湯姆稱呼他為「爺爺」,總希望湯姆能認他做「爸爸」。當一切災難都結束後,湯姆反而不停的叫著「爸爸」,讓費迪相當感動。雖然情感的轉變細微渺小,卻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心,讓人充滿勇氣去面對。

十一、拒絕戰爭追求和平

本片中雖然只是小小的社會結構,可是對話中卻都蘊含大大的啟示,且都顯示其拒絕戰爭、愛好和平的意念。像是茱麗葉為了阻止費迪懲罰肉食動物,曾說道:「一旦暴力的火種被點燃,就無法被消滅。」這就好比美國對伊拉克的攻擊,一旦戰火被開啟,將不會輕易的結束,而受害者的心靈創痛也將難以撫平。再者因為烏龜不滿人類的濫捕,企圖報復人類,使得茱麗葉說了「冤冤相報何時了」這句話。這句話點出了戰爭時受害者的無奈,人類總是為了爭一口氣而不輕言放棄,更不輕易原諒敵人,卻忘了有許多無辜者因為戰爭而被犧牲。因此愛好和平的費迪,才會說出「生命實在太渺小,我們彼此需要。」因為生命得來不易,卻很輕易被摧毀,於是更需要彼此互相扶持幫助,才能維繫社會結構的穩定運作。

十二、結語

《大雨大雨一直下》經由一場豪雨引發一連串的情節,讓觀眾除了感受導演的用心經營外,更能去深思其中所隱含的和平概念、環保議題等,融合了趣味性和教育性。而在本片中還有一個議題值得討論的,是善與惡的差異。本片中我們看見烏龜受傷,失去了手臂,形象儼然是個弱者,於是得到了眾人的憐憫。可是後來卻成為肉食動物反叛的始作俑者,歇斯底里的情緒和邪惡狡猾的臉孔讓之前的弱者形象消失殆盡,而這隻被人類殘害的烏龜究竟值不值得同情?究竟牠是屬於善還是惡的角色呢?再者,肉食動物因為尊敬費迪,忍受無法吃飽的慾望,和自己喜愛食用的草食性動物相處在一塊,所建立的形象是可愛單純且善良的。可是因為烏龜的慫恿,讓牠們拋棄了一直謹守的分寸,對費迪施以脅迫,此時這些肉食性動物究竟是善良還是邪惡?

由上述的例子可以得知,現實的社會結構似乎沒有絕對的善良或邪惡,特別是具有情感的動物,情緒和價值觀常會牽絆著外在因素的考量,很難斷定絕對的是與非。因此對於善或惡,是與非,對與錯,似乎不能光靠表面來斷定,必須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就事論事,費迪和莉莉就是相信絕對的善,才會被不穩定的惡的因素所背叛。

比起現今的電腦技術,《大雨大雨一直下》則顯得樸素而實在,卻傳遞了相當豐富多元的訊息,提供觀眾反思的機會。片中善良純真的社會氛圍,似乎是理想國的投射,卻也反應出真實社會的複雜景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