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動畫研究「綜合討論三」漫畫與動畫

by 曹昌平

1. 《茉莉人生》的原文名稱是波斯古城Persepolis,這個古城大約建於西元前515年,當時被稱為Pārsa,其意為「波斯人的城市」。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

The earliest remains of Persepolis date from around 515 BC. To the ancient Persians, the city was known as Pārsa, which means "The City of Persians".

UNESCO declared the citadel of Persepoli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 1979.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sepolis

此動畫作者以波斯古城命名,象徵她以身為歷史悠久的波斯人為榮,作為一個伊朗女性所背負歷史包袱、社會使命、宗教偏規與西方人歧視眼光,更暗示著「歷史」(環境)與「人」(成長)之間的依存關係。

我的洋女婿Tony,他們家族信奉巴亥教(Bahai),受到伊斯蘭政府宗教迫害而成為政治難民,由伊朗移民至加拿大。起初他隱瞞其真實身分,我女兒誤以為他是浪漫的義大利貴族而與他交往的…。他們成婚後,我與他們家族接觸幾次之後,我發覺他們都很好面子,非常重視家族親戚的連繫,可是私底下又很在意親戚之間的比較。我女婿的父親其實是土耳其人,移居伊朗而娶了他的母親,可是我女婿他們家族都認定他們自己是伊朗人。我覺得劇中女主角的成長歷程與我女婿有些類似,小時後就到外國接受西方的教育。他們雖然在西方成長,但是以身為歷史悠久的波斯人為榮,他們到現代仍然自稱為『波斯人(Persians)』。然而我認為他們雖然秉承悠久歷史的道德規範,可是好像有雙重標準;譬如,他們被伊斯蘭宗教基本教義派迫害,對於伊斯蘭宗教的慣習很反感,可是他們自己的行為卻不自覺的依循它們。依照伊斯蘭風俗,女性必須避免與12歲以上的男性接近(除非是親戚),我女婿說他不認同此,可是卻不允許我女兒去有成年男性的環境下工作。

2. 漫畫中文譯本是《我在伊朗長大》;顯然的,動畫的中文譯名《茉莉人生》較能凸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茉莉人生》有著相當多隱喻與巧思的設計和小故事。作為一部動畫,《茉莉人生》不用誇張的技法,而採用2D且是黑白的手繪風格,忠實的傳達漫畫原著以黑白帶給人的視覺效果,讓人更能注重故事想要表達的意涵。漫畫原著故事題材雖然灰暗,但導演拍得非常生動。女主角幽默可愛,還加入了許多喜劇元素,如她小時喜歡看李小龍、少女時代喜歡偷聽流行音樂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以茉莉花為代表的豁達開明祖母,女主角在離開家鄉前一夜,祖母對她說:「妳在外可能會遇到很多壞人,千萬不要以牙還牙,要自重真誠,更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

3. 《惡童當街》的漫畫中文譯本是相同名稱。這是一部充滿"愛與真誠",會被深深打動的故事。劇中小白說:"神明造小白時,少裝了一些螺絲,是心裡的螺絲,造小黑的時候也一樣,但是小黑沒有的,小白都有,小白全部都有"。因為小白有”愛與真誠”。內心差點被黑暗所侵吞的小黑信賴小白而擺脫了黑暗。

4. 《惡童當街》的動畫中 許多橋段與畫面搬到電影後,更具有故事的張力,例如超廣角的取景,寫實的手繪動畫風格,加上緊湊的配樂,無論在視覺與聽覺,皆稱得上是動畫的大作,深入人心中。

5. 《惡童當街》動畫中的寶町與周圍城市被河流所阻隔,形成一個特殊的環境,它保有自身文化,同時吸納許多不同的文化。它的空間是一個一個非常炫麗多采的城市,裡面有建築物、橋樑,各種死角,各種複雜傾斜的線條交纏重疊中構築出來的多維空間,非常有奇幻感。這部片中的威脅者,其實隱喻的是資本主義商業消費文化,大量侵入兒童的消費市場,甚至主宰了兒童的品味和自主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