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豪
一千零二夜(Azur et Asmar)
色溫色相的選擇、對稱/平衡的構圖、空間的平面化處理、豐富的幾何型及回教民族特有的線條藝術,加總一起唯美得呈現波斯/北非藝術的美學經驗。人物設計尤其精湛,猶如脫胎自真實人物典型的完美人偶,特寫時纖毫必現,令人賞心悅目。
本片是3D的人物結合2D的背景,是一般常見的3D背景2D人物的大膽逆勢操作,呈現的效果猶如真實的演員在超夢幻劇場景片前的完美呈現。而作者似乎也有意朝此方針經營,如絕少輔助說明的旁白,僅靠演員的對白和演技作戲劇表現的骨幹,以及配樂與歌唱多來自畫面上看得到的人物或樂器等。
對稱的美學也反映在情節的內容上,比如故事內容主要為奶媽一手帶大的異族兄弟(法國主人之子和阿拉伯奶媽之子)在被迫分離後意外重逢,一起展開營救精靈仙子的旅程,兩人無論身材或是遭遇都極其神似,但地位與種族的差異卻帶來天壤般的不同命運,對照性尤其強烈。
種族偏見/歧視的議題,配合不依靠旁白扶助敘事的表現風格,讓觀者溶入主人翁在陌生/敵意環境下的主觀觀點(導演特別堅持片中的阿拉伯語不用字幕翻譯),令人彷彿感同身受。
黑白對比的庭院/皇宮,強調平面趣味的棕櫚林,以及高聳的中世紀天文觀測機械,都是引人入勝的視覺焦點。而古靈精怪的小公主則似延續作者前作經典人物嘰哩咕(【嘰哩咕與野獸】)的趣味,效果十分討喜。
情節設計看似套用《一千零一夜》魔幻冒險的故事框架,但細節上呼應主題暗示出作者對促進族群和諧議題的思想,比如法國男孩(主人翁)在不得以裝瞎的情況下意外找到魔法鑰匙,一枚吃了能說各種語言的鳥舌,北非當地人對藍眼珠與黑貓的迷信排斥心理,及結局中情侶配對的難題等…,分別點出了用心傾聽、溝通、屏除人云亦云的偏見,及相信機會、避免人為的強制,及崇尚友情等因應種族偏見/歧視的針砭之道。
而在故事結尾,刻意顛覆了傳統結構,是否該堅持一配一?還是其實可以選擇一配二?導演刻意顛覆了童話的敘事結構,戲謔的呈現弔詭性,二位公主和阿蘇、阿斯瑪的配對,象徵東西文化的交流、和諧。所以這部動畫好像是導演的刻意反省,也希冀閱聽人能夠省思其中的文化差異。
國王與鳥(原名斜眼暴君)
是一則很特殊的寓言,看似簡單的故事,隱藏多重意義。有政治意涵,對權力、獨裁與革命的諷刺;有對愛情及自由的渴望、對孤寂的無奈。
從皇宮頂端被追到黑暗世界,這對情侶給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希望。但是他們所信賴的英雄─鳥,以欺騙誇大的方式來煽動猛獸叛變,住在地洞中的人以為這些猛獸 就是傳說中會解放他們的鳥,住在黑暗之中,連自身的心也給封閉了,看不到事情的真實與真相,在專制政權下的人民生活就在此處呈現。
而鳥跑去操縱巨大的機器人毀掉了整座宮殿。完成毀壞任務的機器人以沉思的姿態坐在廢墟上,最後一幕是機器人放出受困籠中的小鳥,並以鐵拳壓毀籠子。這些情節,讓人覺得這部片子既歌頌革命、承認暴力的必要,又對革命有所質疑。
那隻一再被誘入籠中的小鳥,牠被指定的角色,大概是象徵「憨百姓」吧。每次被救後,總學不乖,只要一點甜頭,就又掉進陷阱。雖然影片終結於籠子被毀,但這隻笨小鳥恐怕還是會遇到新的誘惑與陷阱。這部片影射路易十六,又象徵國王專制的制度統治好幾代,國王對人民予取予求,無法抵抗,細膩描寫庶民大眾無奈卻又無法反抗,在政客(鳥)的煽動下,起而革命推翻暴政,但是人民同時也被花言巧語的政客欺騙了,革命到底帶來了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