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一千零二夜》觀影報告 by 徐雨青

《一千零二夜》觀影報告
徐雨青

身為《一千零二夜》報告小組的一員,想在課堂報告後做些補充。
一、 阿蘇和阿斯瑪的意義:
Azur(阿蘇)是個不折不扣的法文,意思是「天藍色、碧藍色、蔚藍色。」法國有名的蔚藍海岸就叫做Cote D’Azur。阿蘇有雙藍眼睛,以此命名可說是相得益彰。
至於Asmar(阿斯瑪)則是一個地名[1]。在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有個地名叫做泰爾‧阿斯瑪Tell Asmar,那裡出土的阿布神廟大理石群像共同的特色就是有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由以上的資料搜集可發現,阿蘇和阿斯瑪這兩個名字都暗喻了兩人的眼睛。不論是阿蘇特別的藍眼睛或是阿斯瑪帶有異國風情的大眼睛。人家常說眼睛是靈魂之窗,而這部片的英文原名又以此為名,不曉得動畫導演是否想透過兩人的眼睛來告訴觀眾什麼?還是希望觀眾能透過兩人的眼睛來發現什麼?

二、 精靈仙子:
精靈仙子真的是所有角色中最難說服我的。我們這一組總覺得沒辦法接受《一千零二夜》的結局,原因有很多,但我個人有大半的原因是在於精靈仙子的行事方式。如同在課堂上所說的,如果她可以選擇讓其他的追求者通通掉入黑暗中,那為什麼沒辦法光明正大的從勢均力敵的阿蘇和阿斯瑪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呢?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個童話故事,精靈仙子本來就該被動的等人來救。但導演和編劇這樣的處理手法只會讓人感覺到這個角色是個個性矛盾的人。如果她真的是個徹底的弱者,就不該提起她是有部份選擇性的;如果她是個有主見的強者,那就該有個性、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真心!所以我覺得她是個失敗的角色,而且還帶來了失敗的結局。

三、 配樂分析:
《一千零二夜》的配樂入圍2006年凱薩獎最佳電影配樂,它的配樂主要是由電影配樂大師蓋瑞‧亞伯Gabriel Yared製作。為了做這次的報告,我將這部動畫看了不下4、5次,但直到在課堂上和同學一起看時,才專注的聽了一次配樂。
在此之前,一直被開頭的那首富有中東味道的民謠所誤導,總覺得這整部動畫都是以中東音樂和樂器為主,不是平常擅常的西洋樂器,也就沒有更進一步去細究。只是發現蓋瑞‧亞伯的確抓住了中東音樂的特色。像是人聲的吟唱,或是配上單樣樂器(笛子)所產生的民謠風及神秘感;在市集中無調性的鼓樂—這可能和伊斯蘭宗教音樂有關聯性;另外,在奶媽珍娜家由女子組成的弦樂、打擊樂合奏等,都是中東傳統音樂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份,或者說是一般人對中東音樂的基本認知吧!
但為什麼說被蓋瑞‧亞伯誤導呢?因為當我們真的仔細聽其他的配樂時,就會發現,除去以上所提到的中東音樂片段外,剩下的配樂,還是回歸主流音樂的配樂方式。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配樂方式,隨著高潮起伏、隨著人物出場用熟悉的西洋管弦樂,配上主題樂句及背景音樂。
我想蓋瑞‧亞伯是成功的,他用他熟悉的東西穩定了整部片的節奏,再加入中東音樂製造整部片的氛圍,讓看戲的人很容易掉進那樣的時空背景中,很流暢的看完整部片。他巧妙的結合了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完全不會讓人覺得突兀,這應該是《一千零二夜》會入圍凱薩獎的原因吧!

[1] 參考國立台灣大學網路教學課程—西方藝術風格第二講《古代近東藝術》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02-broadcast.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