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積木之家》觀影報告 by 童于珊

《積木之家》觀影報告
童于珊

在短短十二分鐘的動畫中,積木之家以簡單的情節,描述獨自生活的老人,住在一層層有如積木堆疊起來的屋子,因為海平面的升高,而必須不斷往上搭建,一日因不慎掉落心愛的煙斗,他決定往海中尋找,在潛水的過程中,不斷憶起從前與家人一同生活的往事。清楚明瞭的主題,搭配溫柔的旋律,營造有如詩一般的情境,透過動畫的對比鋪排,老人獨自面對一切的孤獨感,轉化成溫馨帶有些許惆悵調性,此部動畫除卻了言語,真正回到以感官感受的層面,卻能傳達跨越國界、珍貴的生命價值。
當記憶成了寂寞的表徵,一個人面對滿滿的回憶,卻沒辦法與人分享,我思考的是,無法以言語表達的思念,是否會加深寂寞的痛楚?回到動畫,作者巧妙地運用細緻的畫面與柔和的音樂,淡化寂寞的感傷,一個人生活的堅強,反而不是強調的重點,人若活了歲數一把,也許早已忘了堅強的模樣,內化成自我的一部分,寂寞伴隨著堅強,是習慣也成自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透過空間的變換,反映了回憶的容量,越往底層,居住的空間也越大,回憶也就更多;回溯的過程,經由拉開一道又一道的門,藉由帶有記憶的家具、杯盤,老人進入了回憶的藏寶盒。當老人已經撿到煙斗後,一瞬間想起去世的太太幫他拾起煙斗的畫面,此時色彩從冷色調藍色轉為暖色調的橙色,搭配突然彈奏的鋼琴單音,顯示老人對於觸及回憶的顫動,而老人卻決定往下潛,希望能藉由回到以往的空間,得到更多的回憶,看到了老伴躺在床上,餵食妻子的模樣,同時,和弦流瀉而出,以聲音暗示回憶的湧出,潛入更為下層的空間,時光也隨之倒退,老人的生命歷程重現於不同層的空間場域中,浮現了過去孩子堆積木的畫面,也恰好與現今堆砌層層疊疊的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更往回憶探去,老人回到了當初與妻子共組家庭的誓言,兩人齊心協力的蓋屬於彼此的家,雖然只是一層矮房,卻是情感的根本基礎,往後搭建起來的家,也應證了回憶的累積,儘管家庭人數隨著時間減少,生老病死的命運與悲歡離合的場景在各個樓層上演,每個空間裡都有人生各片段的獨特意涵。
擁有了數度遺忘的回憶後,老人回到了最頂的樓層,帶著妻子用過的玻璃杯,兩人共同生活的記憶即聚縮其中,當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帶走的事物越來越少,但相對擁有的回憶卻越來越多,儘管人終究必須面對獨自離開的結果,回憶沒有別人的分享聆聽,可能會更加寂寞,但除了寂寞,始終擁有的卻還是滿滿的回憶,老來回首時,足以讓自己緬懷惦記,透過時間的去蕪存菁,回憶更加精純,過去總總壞的事情,在憶往的當下,顯得珍貴可愛。畫面結束在老人舉杯與倒滿酒的玻璃杯對飲,短暫的回憶片刻凝結於中,我們不需要考慮假如明天一覺醒來,老人是否必須面對滿屋回憶與寂寞的命題,因為牆上掛的相片,以及空間蘊藏的記憶,早已替瞬間留下永恆的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