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國王與鳥》觀影報告 by 徐雨青

《國王與鳥》觀影報告
徐雨青

一、 觀眾群的設定
從開始看這部動畫到很勉強的把它看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樣的動畫到底是要拍給誰看的呢?雖然它的人物造型很可愛、很特別,但故事內容明顯不吸引小朋友,應該說小朋友大概看不懂吧!或許有人會說,看不懂也沒關係,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小朋友也不懂,但他們還是很喜歡啊!可是這樣到處充滿寓意的故事情節,加上多以小調為主的配樂,實在很好奇小朋友真的會產生共鳴,真的會喜歡嗎?

動畫也可以給大人看啊!或許作者確實是想要拍給大人看也說不定。若是觀眾群是設定為較年長的青少年,甚至是成人,那麼在寫故事時放進很多充滿寓意的角色和情節,也就不用做太多考慮了。但真的是如此嗎?或者,《國王與鳥》的作者根本都沒有想過關於閱聽者接受度的問題。他只是想做個拋問題的人,卻沒有要知道這個問題拋出之後所引起的效應。

這讓我想到今年的金馬獎評審在決定導演獎最後人選時,他們評論了關於蔡明亮導演的電影。評審們認為蔡導演的電影向來是個藝術品,很有個人特色,但評審們也質疑他的敘事方式是否能讓大眾接受。蔡導演的電影至少有冷熱兩極化的反應,但當《國王與鳥》播放完畢後,同學們馬上甦醒過來的模樣,讓我質疑這部動畫是否太忽略觀眾們的需求呢?

二、 人物和寓意
片名既然叫做《國王與鳥》,那國王和鳥應該就是主角囉!整部片子中一直被追捕和迫害的掃煙囪工人和牧羊女,就是第一順位的配角。而那些宮廷人物、動物們黑暗世界的人民等又是再次一等的配角。

如果不管其中的寓意,這是個簡單不過的故事,小朋友也看得懂。可惡的國王想要強迫娶可愛的牧羊女為妻,於是出動手下所有的人去追捕並拆散牧羊女和她的情人—掃煙囪工人。但就像所有的童話故事一樣,出現了解救者—聰明的小鳥號召了獅子、老虎等猛獸們和國王的軍隊對抗,最後瓦解了強勢的國王和他的王國,解救了牧羊女和掃煙囪工人。

但是,當所有的人物、動物和物件都被賦予了寓意後,事情就變得複雜了。真假國王的不同、純潔的牧羊女和代表低下階層的掃煙囪工人、拍馬屁的且面目一致的官員們、具有煽動能力的鸚鵡、被操縱的機器人、無知的黑暗世界人民們、無知的猛獸……等。當簡單的情節加入了賦予任務的角色時,整個故事就有種莫名的壓迫感。你到底想說什麼呢?我有沒有會錯意呢?這些問題讓人在看片子時很難有輕鬆的心情去把整部片好好吃進去。

三、 配樂製作及涵義
當片頭的鋼琴主題曲響起時,就驚奇的發現,是用「真的」鋼琴彈的喔!而且曲風和好萊塢式的配樂明顯不同,乾淨幽沉。所以當報告小組報告配樂時,特地注意了配樂者的背景,果然是個主修鋼琴的人。這部片子的配樂獨立出來聽真的很好聽,但以一個動畫配樂來說,並不覺得它很稱職。

《國王與鳥》的製作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而從配樂也聽的出來。你會明顯的聽出有些片段是在密閉空間中,請樂手直接吹奏、直接收音的(因為有聲音的空間感)。而有些片段則是用效果器模擬樂器做出來的。還有些片段是經過混音的,也就是說用之前有的配樂加上其他的效果混合出來的。

當然,從整部片的配樂和劇情起伏是有配合到的,但會讓人覺得既然你都花時間重新製作配樂了,為什麼不把配樂的高潮起伏再擴大一些呢?原本的配樂可能因為配樂師的風格,讓整部片有近五分之三都是小調樂曲,但剩下的五分之二還是可以發揮一下,讓整部片感覺起來不要那麼「沉重」。另外,搭配畫面加一些有趣的配音,也可以讓這個很難「吃」下去的片子,變得好吞一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